关键词 |
CI854,6ES7138-4FA05-0AB0,FEN-31,1747-AENTR |
面向地区 |
全国 |
运行:集成通讯可以在整个工厂范围内大限度地提高透明性。这表明,在需求变更时工厂可以更快速灵活地作出响应,并采取十分有效的诊断措施。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计划外停车事故降至低。集成全集成自动化,还意味着:无论是直接操作控制系统还是通过操作面板,对所有站都进行统一操作。
维护:智能维护策略使您能够更快地检测、分析和消除可能的错误源,甚至是在使用远程维护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在我们的许多系统操作过程中,都可以更换模块。组件的统一也减轻了维修工程师的负担。
现代化和扩展:现有工厂很轻松地适应不断变化的要求,通常不用中断运行。由于我们的产品和系统的不断深入开发具有持续性,从而避免了系统中诸多不必要的变更,因此在大程度上确保了投资安全。
1、是管理决策环节。该部分为领导层提供阅批公文、查询信息、辅助决策、发布政令、指挥调度等电脑服务。
2、业务处理。按建立数据库、信息库、情报库、文档库积累资料,为数据共享,系统查询提供信息来源。
3、信息加工。数据库的信息资料,多带有原始、零星的痕迹。因此,
要按着一定的数学模型、格式标准、统计口径进行采集、加工、整理,使其,条理化、系统化、规范化,再以表格、图形、曲线、文字等直观方式进行显示,为领导层分析研究、预测监控、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4、是网络传导环节,打破条块分割,解决传输滞后、流通不畅的瓶颈问题,实现计算机群的一体化、网络化,沟通业务与管理方面的联系,使通讯系统四通八达,畅通无阻,信息传递“瞬间”完成。
电力系统
按照电能的生产和分配过程,电力系统自动化包括电网调度自动化、火力发电厂自动化、水力发电站综合自动化、电力系统信息自动传输系统、电力系统反事故自动装置、供电系统自动化、电力工业管理系统的自动化等7个方面,并形成一个分层分级的自动化系统。区域调度中心、区域变电站和区域性电厂组成低层次;中间层次由省(市)调度中心、枢纽变电站和直属电厂组成,由总调度中心构成高层次。而在每个层次中,电厂、变电站、配电网络等又构成多级控制。
电网调度
现代的电网自动化调度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包括实时信息收集和显示系统,以及供实时计算、分析、控制用的软件系统。信息收集和显示系统具有数据采集、屏幕显示、安全检测、运行工况计算分析和实时控制的功能。在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收集信息部分称为远动端,依托VarSuv节能自动化计算位于调度中心的部分称为调度端。软件系统由静态状态估计、自动发电控制、优潮流、自动电压与无功控制、负荷预测、优机组开停计划、安全监视与安全分析、紧急控制和电路恢复等程序组成。
气象观测
为落实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业务综合试点工作任务,中国气象局组织制定了《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业务综合试点工作方案》。
根据方案要求,气象部门将在北京、上海宝山、江苏东山、杭州、安徽休宁、武汉、广州和重庆沙坪坝等8个地面气象观测台站开展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和业务流程科学化试点工作,建设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等自动观测系统,优化调整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传输、运行监控和数据质控业务流程及任务,建立与观测自动化相适应的观测规范、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同时,本着尽快发挥效益的原则,在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省(市)的台站,推广技术比较成熟的能见度自动观测业务。据悉,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业务综合试点是对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设备、业务流程、观测规范、岗位职责、规章制度等进行综合试点的工作,也是为全面推进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和基层台站综合改革奠定基础、积累经验和提供示范的重要工作。
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完善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系统的顶层设计,制定试点台站自动观测系统建设指南、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总体技术方案、试点台站运行方案和评估方案,检验评估云能天等自动观测技术装备和地面综合集成业务软件系统的业务适用性,推广能见度自动观测业务,开展云能天自动观测资料的应用和评估,建立并试验综合集约的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流程,同时,在试点站开展优化岗位设置,试行云、天等自动观测规范和自动观测业务运行规定等配套工作。
1、硬件特点
1)采用分散控制方式,确保系统的稳定性;
2)各控制盘内装有处理器(CPU),可维持稳定的系统运营;
3)通过自检功能,易于保养和管理,且所有机件为插入式模组,发生故障时可轻易的换装;
4)具有20A自锁继电器,具有自锁功能,该继电器在动作时才消耗电能,其余时间不消耗电能,对突然停电可继续保持原来的状态,确保系统的稳定性;
5)可在中央监控中心与现场控制盘之间上载或下载程序,且必要时,亦可通过网络电脑在现场直接修改程序;
6)以其的兼容性,可组合系统的多种网络;
7)具有立操作功能并适合于多种用途的DDC功能,实现与其他系统的联动控制;
8)采用了可与IBS网络(Windows/TCP/IP Protocol)直接联动的Windows软件。
2、主要控制功能
1)容量:可容纳24000个继电器的回路
2)电源:220V /50 Hz
3)通讯:双线通信 19,200 bps. 基本传送距离为1.2Km,扩大时达9.6Km。
4)自检功能:具备对内存,输出输入卡,继电器,以及传送装置等工作状态的自诊断功能。
5)时钟功能
显示日,周,(分时)月,年的工作状态的记录。
润年的自动识别。
自动设定北京(标准)时间。
6)定时控制(日程安排)
各继电器执行24小时日程安排表。
用鼠标可任意设定要控制的(区域的)所需时间段。
任意设定休息日,假日的自动操作。
自动识别并控制日出,日落时间段。
预报闭灯时间(瞬间熄灯方式)5分钟前。
7)延时控制功能:各继电器自动延时开关。
8)工作人员操作范围设定(提供各级别段密码)
9)网上控制:可在因特网上监控,也可在因特网上进行维护及客户服务。
10)局域网监控:大厦内的各办公室的电脑都可进行监控。
11)电话控制:可通过使用普通电话机对照明区域进行控制。
12)日报,月报功能:可记忆什么时间,用什么方式,对那个区域,进行多少次控制的记录。
13)模拟图象监控——(模拟现场监控)用模拟图象对全区域进行全范围的监控。
3、安装效果
1)节能效果:有效利用上/下班、中午,打扫时间段的照明使用效率,提供适合的工作环境和节能方案;
2)节约运营管理费用:不需要多数的管理人员,操作简便;
3)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采用对照明控制系统适合操作软件,自动进行分析各种资料;
4)系统的稳定性:采用STAND-ALONE 功能的分散控制方式,监控中心和现场控制器之间进行互相上/下戴所有资料,并且适用控制20A的自锁继电器;
5)有效进行维修保养:适用自己诊断功能,随时监视各机器的状态,发生故障时会迅速处理;
6)系统的开放性:采用国际标准的C语言和微软的WINDOWS,和其他系统容易连动。
概述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利用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控制、测量、信号、故障录波、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等)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 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通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各设备间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共享,完成变电站运行监视和控制任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替代了变电站常规二次设备,简化了变电站二次接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提高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电能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功能的综合是其区别于常规变电站的大特点,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 以数据通讯为手段,以信息共享为目标
基本特征
1)功能实现综合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是在微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它综合了变电站内除一次设备和交、直流电源以外的全部二次设备,
2)系统构成模块化。保护、控制、测量装置的数字化(采用微机实现,并具有数字化通信能力)利于把各功能模块通过通信网络连接起来,便于接口功能模块的扩充及信息的共享。另外,模块化的构成,方便变电站实现综合自动化系统模块的组态,以适应工程的集中式、分部分散式和分布式结构集中式组屏等方式。
3)结构分布、分层、分散化。综合自动化系统是一个分布式系统,其中微机保护、数据采集和控制以及其他智能设备等子系统都是按分布式结构设计的,每个子系统可能有多个CPU分别完成不同的功能,由庞大的CPU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高度协调的有机综合系统。
4)操作监视屏幕化。变电站实现综合自动化后,不论是有人值班还是无人值班,操作人员不是在变电站内,就是在主控站内,就是在主控站或调度室内,面对彩色屏幕显示器,对变电站的设备和输电线路进行的监视和操作。
5)通信局域网络化、光缆化。计算机局域网络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在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得到普遍应用。
6)运行管理智能化。智能化不仅表现在常规自动化功能上,还表现在能够在线自诊断,并将诊断结果送往远方主控端
7)测量显示数字化。采用微机监控系统,常规指针式仪表被CRT显示器代替。人工抄写记录由打印机代替。 综合自动化实现的两个原则。
福建石屹科技有限公司是销售工业自动化与信息化产品的公司。电网、电气产品、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及运动控制领域的技术领导企业。以美国罗克韦尔AB、瑞士ABB,德国西门子,法国施耐德等品牌产品为主。
在我司客户不用担忧产品的问题,公司有大型仓库,品牌产品规格全, 产品统一按规格摆放。本公司以产品现货,价格优良,的技术支持、完善的售后服务为我们在行业中获得了客户的赞誉认同。
本公司涉及产品广泛拥有:
PLC、电力电缆、变频器、人机界面、CPU、调速器、触摸屏,伺服,电源、电机、数控、低压配电,接触器、按钮、传感器、断路器,继电器、传感器、温控器、软启动、仪器仪表, 以及其他电工电器自动化设备。
全国工业自动化热销信息